冬季是火災的高發期,為完善防火工作,提高全民消防安全意識,推動消防工作社會化進程,公安部將每年的11月9日定為“119消防宣傳日”。自2017年起,“119”消防日宣傳活動被拓展為“119”消防宣傳月活動,活動時間從11月1日持續至30日。今年的消防主題為:“落實消防責任,防范安全風險”。
大學校園是擔負著培養國家現代化建設人才、進行科學研究任務的人員密集場所,同時也是國家消防安全保護的重點單位,一旦發生火災,不僅影響學校教學科研秩序,甚至師生的生命安全也將受到威脅。因此,提高師生消防安全意識、普及消防安全知識,對預防校園火災事故有重要的作用。
為防止校園內發生火災事故,師生們需要做到以下幾點:首先,要清楚身邊的安全出口位置、疏散通道路線,熟悉場所內消防設施的所在位置與操作方法;其次,不在公寓內使用微波爐、電熱鍋等大功率電器,不亂接電線線路;同時,也要高度重視宿舍等場所的冬季用火用電安全,切忌為了取暖而違規使用電器;最后,要注意插座使用規范,防止其由于老化或損壞而產生的安全問題。
如果在校園遭遇突發火災事故,為了自救互救,遇險人員應采取如下措施:
(1)及時報告火警;
(2)積極撲救初起火災;
(3)避免火場煙熱的侵害;
(4)選擇安全的疏散通道;
(5)尋找或創造避難場所。
如果需要進行火場逃生,我們常規的做法是盡快沿著安全疏散標志,從疏散通道逃生。盡量用濕毛巾捂住口鼻,如果遇到煙氣,要在煙氣層下降低身姿撤離。
萬一火勢迅猛,疏散通道被大火封堵或截斷,要盡快開辟新的逃生通道。不要因為火勢過大就盲目跳樓、跳窗。
在火災事故中80%以上的人員傷亡并不是因為直接受到火焰炙烤導致的,而是因為在火場中吸入了致命的有毒煙氣,最終窒息而亡。若火災已經出現濃煙,切勿盲目穿越濃煙區,建議退回室內,采取“避火避煙”的待援措施。
當大火封門,要立即關閉入戶房門,并用打濕的棉被、毛巾等堵住門縫,盡可能選擇靠近馬路的窗口、陽臺、天臺等容易被人發現的避難場所,設法發出求救信號,比如在窗口揮舞顏色鮮艷的衣物,等待消防人員施救。
消防安全工作絕不僅僅是消防人員和消防單位的責任,更應全員重視、共同參與。如果師生發現校內存在消防安全隱患,應及時向學校反映,校內24小時報警電話為:82317119、82317110(學院路校區);61716000(沙河校區)。
落實消防責任,防范安全風險,共建平安校園,需要你我共同行動。
策劃/文案∶張楊、寧洪瑞
設計∶王楚芊
審核∶安全保衛處
出品∶北航門戶網站總編總監工作室
投稿:geoos@buaa.edu.cn